2007年2月26日 星期一

喝咖啡聊是非

相信有自己沖煮咖啡習慣中的部分人士,對於咖啡豆一定講求新鮮烘焙,將「新鮮度」視為第一要件,販售價位其次, 因為新鮮貴一點是可以接受的。就"新鮮"的解釋是生豆烘焙後,冷卻後直接取用沖泡,沒有進入儲放待售的階段。不錯,新鮮的確是佔有優勢,卻也有容易被忽略的問題,例如:生豆運輸過程的包裝與儲存條件,店家購得生豆後,取用烘焙前的儲放條件及烘焙時的環境與烘焙技術等,均為重要課題;現代運輸業繁盛,運輸速度不是問題,過程卻是問題;烘焙時環境天候均是重要參數,冷卻時的環境也要講究,每個環節都輕忽不得。
其實,在選購烘焙好的咖啡豆時,需注意"眼見不一定真,耳聞不一定好",先檢視包裝材質與樣式,查看封裝日期,如果可以當場沖泡試飲,親手調理,親口品嚐才是真。包裝袋一定要採用不透光與有單向透氣孔的規格,裝填日期與保存期限;如果是鐵罐裝則須檢是外觀是否完整,裝填日期與保存期限。至於,保存的方法,是存放於溫度穩定不易變動,乾爽陰涼避免靠近熱源或光線直射的地方;能用密封罐裝或是可抽成真空的真空罐,購買時,如有半磅的包裝是最優先選擇,若最小包裝為一磅裝,煩請店家將一磅分裝成兩包半磅裝。
在 2002 年的一次機會去日本參觀咖啡烘焙廠,像是"劉姥姥逛大觀園",卻讓我更佩服日本人對技術的專精執著與從"仕"職業的認同感與榮譽感。再現場的烘焙師最年輕資淺有 13 年多,資深有的23年,就連包裝區的歐巴桑也有二十多年的.或許對他們而言,這是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,,是一門技藝學問。從觀察烘焙師的工作內容談起,烘焙一鍋 60 kg 約 22 分鐘,每天上班 8 小時,平均每天烘焙 16 至 20 鍋約在 1000kg 上下,烘焙師們都按部就班的觀察過往筆記的紀錄,不厭其煩的紀錄每個固定項目與過程時間的細節,按照所有標準程序操作,看不到一絲鬆懈怠慢的神情舉止;不會因年資長的就輕忽怠慢,就年少資淺者就勤翻筆記與前輩討教。如果說員工是被公司餋養,如說公司朔造向心力;就烘焙的成品其風味口感穩定,相較同款不同批號的商品幾乎沒有差異。
扯這些只是想說明,職業是需要以服侍的心態看待,工作是被細心照顧的用呵護形容也不過分;成功是需要努力,有努力不一定會成功,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.經營一家店面,只有努力是不夠的,還需多一份堅持。雖然短期內不能被消費者知道認同,但是,努力堅持下去就有被了解欣賞的機會。
ps.寫到這裡已經"有人告知"我不要寫的太露骨,開始有人關心,這會讓大家生意難做。

1 則留言:

qkfashion 提到...

如果同品牌同型號的電視,賣您同樣的價格,一台是日本原裝進口,一台是台灣組裝的,
您會選擇那一台?
同樣的道理,一杯是採用與國際同步的烘焙技術,一杯是採用進口「原豆」、台灣烘焙,
您會選擇那一杯咖啡?
進口「原豆」、台灣烘焙的省思:
1.咖啡豆進口數量多寡,決定原物料穩定度;國際間頂級咖啡豆,台灣少有議價空間。
2.台灣烘焙的技術百家爭鳴,欠缺經驗傳承的優勢。
從文中,我們大略可了解烘焙的技術和經驗,也是決定咖啡良窳的重要因素。